第94章守窑人

        回到酒店,陈墨白只觉得脑仁嗡嗡作响,比在琉璃厂跟摊主斗智斗勇一整天还累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我现在算是明白了,为什么金爷宁愿蹲在杂货铺里听收音机,也不乐意掺和这些‘高大上’的场面。”他瘫在椅子上,有气无力地吐槽,“这哪是开会,分明是掉进了一个用学术术语编织的迷魂阵,还得时刻提防着四面八方飞来的软刀子和眼神箭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林清瑶给他倒了杯水,笑道:“哪有那么夸张。不过,南派学界的门户之见和保守风气,确实比北方更明显些。今天那位老专家的话,你也听到了,‘承安会’和‘范记窑’在这里,怕是个不太受欢迎的议题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陈墨白坐直身子,眼神恢复了锐利:“越是这样,越说明里面有东西。还有那件带标记的修复器,我越想越觉得不对劲。这标记出现在学术展品上,意味着什么?是挑衅?是联络暗号?还是说,这个‘先生’的势力,已经渗透到了很核心的层面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都有可能。”林清瑶神色也凝重起来,“所以,我们不能只停留在会场里。师父笔记里提到的‘碎瓷堆’,必须尽快去探一探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师父的笔记中,关于景德镇的部分语焉不详,只零星提到“窑工弃渣堆积如山,内有玄机,尤以古窑址附近为甚,需于月晦之夜,静心感应,或有所得。”结合吴助理白天的介绍,这“碎瓷堆”无疑就是本地人俗称的“渣饼山”。

        目标锁定,接下来就是行动方案。大白天的,渣饼山虽是独特景观,但难免有游客或本地人往来,不方便陈墨白施展他的“特殊技能”。夜探,成了唯一选择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月晦之夜是指农历月末不见月亮的时候,今晚恰好是廿九,天时倒是符合。”林清瑶查看了一下日历,“地利我们也大致清楚了,城郊有几处比较大的渣饼山。关键是人和,怎么避开可能存在的耳目?”

        陈墨白摸了摸下巴,露出一个狡黠的笑容:“这好办。晚饭后,我们假装散步消食,往人少的地方溜达。你这身学术精英的打扮太显眼,换套轻便点的衣服。我呢,就当是初来乍到,对什么都好奇的北方土鳖,看见‘垃圾山’都想爬上去瞅瞅,合情合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