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3章瓷都初识

        景德镇的清晨,是被一种温润的潮气轻轻推醒的。不同于北平秋日那种干爽利落,这里的空气仿佛能拧出水来,带着泥土的腥甜和某种隐约的、历经千年窑火淬炼后的矿物余烬的味道,黏稠地包裹着一切。

        陈墨白站在酒店房间的窗前,做了几个深呼吸,试图让自己的肺叶适应这“可以咀嚼的空气”。金三钱给的那个小药葫芦,他贴身戴着了,偶尔嗅一下,神清气爽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怎么?北方的狼到了南方,开始担心自己皮袄受潮了?”林清瑶从隔壁房间出来,看到他站在廊下对着天空运气,忍不住打趣。她今天换了一身素雅的浅灰色西装套裙,显得干练又知性,与这瓷都的氛围奇异地融合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我是在进行重要的‘气息同化’仪式,”陈墨白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,“免得一会儿进了会场,一身‘生坑’味儿,被那些南派的学术大拿当出土文物给研究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林清瑶被他逗笑:“放心吧,陈大专家,你这份‘鲜活’气,才是他们最想研究的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今天的国际陶瓷学术研讨会,主会场设在景德镇陶瓷大学的大礼堂。车子穿过渐渐苏醒的街道,陈墨白贪婪地看着窗外。与北京皇城的大气磅礴不同,景德镇的街巷更显精巧秀雅,白墙黛瓦马头墙的徽派建筑点缀在现代化楼宇之间,随处可见的陶瓷装饰元素,路灯是青花瓷瓶造型,公交站台镶嵌着碎瓷拼贴画,甚至连路边小店的招牌,都可能是一块烧制精美的瓷板,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你,这是一座从窑火中诞生的城市。

        陶瓷大学校园内,学术气氛浓厚。巨大的横幅悬挂着,中英文对照的“国际古陶瓷技术与文化交流研讨会”字样格外醒目。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、专家们三五成群,交谈声夹杂着各种语言,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矜持而兴奋的躁动。

        陈墨白和林清瑶作为会议的特邀嘉宾,签到后佩戴上了醒目的红色嘉宾证。立刻就有会务人员热情地引导他们进入主会场前排就座。这待遇让陈墨白心里有点打鼓,低声对林清瑶说:“这位置太显眼了,感觉像要被放在火上烤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既来之,则安之。”林清瑶倒是镇定自若,“我们的论文和你的‘眼力’,就是最好的底气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果然,他们一落座,便感受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目光。有好奇的打量,有善意的微笑,也有几分不易察觉的审视,尤其是几位本地口音浓重、气质儒雅的老先生,目光在陈墨白身上停留的时间格外长些,带着一种评估古董般的谨慎和探究。陈墨白努力维持着表情的自然,心里却暗道:金爷说得没错,这南派的水,看来比想象的还深还浑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