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五中文 > 历史小说 > 伽蓝旧梦 >
        太和十四年九月,冯太后病逝。孝文帝哀伤至极,大哭三日。他痛哭失声地对臣下说:“朕自幼承蒙太后抚育,慈严兼至,臣子之情,君父之道,无不谆谆教诲。”他又在诏书中说:“朕幼年即帝位,仰恃太后安缉全国。朕之列祖列宗只专意武略,未修文教,太皇太后教导朕学习古道。念及太皇太后之功德,朕怎不哀慕崩摧?内外大臣,谁又不哽咽悲切?”

        太皇太后冯氏去世,皇帝拓跋宏五天滴水未进,哀伤过度。五天不吃不喝,人会虚弱到何种程度啊?其实,当人受到极大刺激的时候,饥饿感就会消失,一点也不感觉到饿。不过,拓跋宏的悲伤程度,超乎常人,超过了礼数的规定。

        中曹官员弘农华阴人杨椿劝谏说:“陛下身荷祖宗之重器,临亿兆之庶民,岂能效匹夫衔哀至毁瘠,自取颠覆倒地不起乎!群臣惶恐,不知所措。且圣人之丧礼,哀不伤身。纵陛下欲立孝名于万世,其若宗庙何?”

        拓跋宏被他的话感动了,勉强喝下了一碗稀粥。于是王公大臣们在上朝时都纷纷对皇上说:“伏请陛下速定太皇太后山陵,可依汉魏故事,奉太皇太后之遗诏治丧。既葬,群臣得以除丧服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拓跋宏眼睛一红,悲上心头,抽泣着说:“太皇太后弃养,而朕犹谓昨日尚存。柩前侍立,宛若平生。卿等议此大事,朕实不忍闻!”

        转眼间就进入冬季,十月,王公大臣们再次上书坚决请求皇上抓紧办理丧事。拓跋宏下诏说:“太皇太后山陵可依汉魏旧制。至若除丧服,朕所不忍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最后,拓跋宏决定把文明太皇太后安葬在方山永固陵。安葬好了,过了些天,皇帝就去祭拜了永固陵,王公大臣们坚决请求皇帝除去丧服。

        拓跋宏说:“朕将思之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又过了些天,皇帝又去祭拜陵墓。所有丧事程序都办完结后,某天,皇帝走出平城宫的思贤门,群臣聚集在那里。皇帝与群臣见面,互相安慰劝勉对方。

        太尉拓跋丕等人进言说:“臣等以衰朽之年,相继侍奉数代先帝,国朝旧事略有所知。忆远祖皇帝驾崩之日,唯守灵柩者服丧,左右群臣皆着常服。自四祖三宗以来,鲜卑之俗相沿未改。陛下天性至孝,哀毁过礼,臣等闻陛下日食不及半盂,昼夜不解衰绖。臣等痛心疾首,惶惶不能安坐。伏愿陛下稍抑哀思,循我鲜卑前代之典可也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拓跋宏说:“哀伤乃人之常情,岂庸言哉!朕朝夕食粥一碗,犹可支持。卿等毋忧。朕祖宗龙兴自朔漠,惟武是务,未遑文教。今朕拓土中原,混一寰宇,非惟鲜卑之主,亦当为汉家之君,岂可独循鲜卑旧俗乎?朕钦承先圣训,欲法汉家之古制。时移世易,固当变革。卿等为国之元老,社稷所倚,当体朕怀。或于汉家之古制未谙,其汉制丧礼之仪,朕当咨尚书游明根、高闾,卿等亦宜共参之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当初,冯太后忌怕拓跋宏的聪明敏锐,担心他日后成长起来会对自己不利,想要废掉他。在隆冬严寒的时候,把他关闭在一间空屋子里,断绝了他三天的饮食,差点儿饿死他。冯太后又召来拓跋宏的二弟咸阳王拓跋禧,打算立他为皇帝。太尉东阳王拓跋丕、尚书右仆射穆泰、尚书李冲坚决劝谏,冯太后才打消了这个念头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