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6章影青之谜

        回到酒店房间,陈墨白和林清瑶立刻反锁房门,拉上窗帘,仿佛两个刚得手了惊天秘密的“文物大盗”,只不过他们“盗”来的,是几片轻飘飘却重逾千斤的瓷胎密信。

        将三片瓷碟在书桌上铺开,借着明亮的台灯光,两人再次仔细研读起来。那略带褐色的字迹,在强光下愈发清晰,每一笔每一划都透着书写者当年的紧迫与决绝。

        “‘影青之策’……”林清瑶指尖轻轻点着这四个字,秀眉微蹙,“‘影青’在陶瓷史上,特指宋代以来一种釉色青中闪白、白中透青的瓷器,质感如玉,尤其以湖田窑的产品最为著名。密信中提到转移至‘湖田窑’,那么‘影青’首先指代地点,是说得通的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陈墨白摸着下巴,若有所思:“但如果只是一个地点代号,何必用‘影青之策’这么有指向性的说法?听起来更像是一个以‘影青’为代号的人,或者一套以‘影青’为核心的行动方案。就像……就像特务接头用的代号似的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双关语?”林清瑶眼睛一亮,“很有可能!既暗示了秘密隐藏在与‘影青’瓷器密切相关的湖田窑,又可能指向一个代号为‘影青’的关键人物,由这个人来执行或守护这个转移计划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这个推测让两人都兴奋起来。如此一来,“影青”就不再是一个冰冷的名词,而是充满了人性和变数的活棋。找到“影青”(无论是地点还是人),就成了揭开“承安会”核心秘密的关键。

        目标明确:湖田窑。

        湖田古窑址,是景德镇历史上规模最大、延续时间最长的窑场之一,尤以生产精美的青白瓷(即影青瓷)闻名于世,是研究宋代陶瓷的圣地。第二天,两人便以学术考察的名义,向会务组提出了前往湖田窑的申请,很快得到了批准。

        这次给他们担任向导的,不再是吴助理,而是研究所专门研究古窑址的一位姓董的研究员。董研究员年纪不大,戴着厚厚的眼镜,话不多,但一提起湖田窑,便如数家珍,专业性极强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