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为每一个人,或者说每一个家庭,都配备了一枚特制的加密U盘。

        U盘里不仅有标准化的音频数据包和一套极简的信号检测工具,还有一个开放的文本编辑器。

        他告诉他们,他们将以“民间信息协作者”的身份,自愿接入系统,U盘里的编辑器,可以让他们随时记录自己的工作笔记、交接事项,甚至是家长里短。

        就在网络铺设初见成效时,一个电话打了进来,是省厅的董正然。

        电话那头的声音带着一丝公事公办的疲惫:“临风,好消息。厅里对你的‘声音档案项目’很感兴趣,准备将其纳入今年的‘社会治理创新试点项目’,会有专项资金和政策支持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江临风心中一喜,但董正然接下来的话却让他如坠冰窟:“不过,有个前提。为了保证项目的客观性和公信力,避免宣扬所谓的‘个人英雄主义’,项目的所有背景资料、系统日志和对外宣传中,必须删除所有与吴守业相关的记录。这个项目,必须是一个纯粹的技术创新,而不是某个人的纪念碑。”

        第20章谁在听,谁就在场

        江临风握着电话,久久没有说话。

        他能理解省厅的考量,却无法接受这种抹去灵魂的“净化”。

        删除吴守业,就等于抽掉了这个项目的脊梁。

        沉默了足有半分钟,他才缓缓开口,语气平静但坚定:“董处,我明白。我会提交一份替代方案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