换句话说,新方案的研究已经完成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张硕马上提交了任务,同时也增加了对于方案的理解。

        新方案最核心的就是打击轨迹变化。

        原来的打击方式,是找寻距离目标最近的点,而现在新轨迹的计算,考虑的主要因素是离子团轨迹在大气层内持续的路径距离。

        大气层内,还要分成好几个部分,低空、高空是不同的,主要影响是空气目的。

        每一个部分都有一个设定好的参数,电子系统会叠加计算进行评估,整体上可以理解为,‘百公里高度下方,轨迹路径在300到500公里之间’。

        在大气层内的轨迹路径太短,则会让离子团能量损耗不及预期,换句话说,就是速度太快了,会直接影响到打击精准度。

        路径太长,会让离子团失去能量过高,即便是命中目标,因为内部反应已经消失,也不会产生直接的打击效果。

        针对目标卫星来说,计算结果打击路径总距离在3100公里左右,比原来提升了近三倍,就必须要增强离子团的初始速度,但初始速度的提升并不是三倍,而是1.5倍左右。

        这是因为离子团能量损耗,主要还是在空气密度高的低空环境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