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小满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,低声说:“这些设备,是我用学校实训基地的零件拼的。老吴走之前,给了我一张单子,说总有一天用得上。他说,有些灯,不能灭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原来,吴守业在踏上那条孤独的“串联”之路前,早已为这个网络物色好了新的守护者和接班人。

        而杨小满,这个平日里沉默寡言的职校生,已经悄无声息地利用他所学的知识,将吴守业的理想,从一个手工作坊,升级成了一个可以自我维持的、不知疲倦的系统。

        就在所有人都以为,他们将要行走在一条官方默许、民间执行的灰色钢丝上时,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到访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常远达,那位已经退居二线的老领导,在一个午后,没有任何预兆地出现在了他们临时成立的项目组办公室。

        所有人都紧张地站了起来,以为是来问责的。

        常远达却只是摆了摆手,示意大家坐下。

        他没有说一句多余的客套话,只是从随身的公文包里,掏出了一个黑色的U盘,放在了江临风面前。

        “省厅要‘标准化’,那就按标准来。”他的声音平静而有力,“但有些东西,不能一刀切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江临风不解地将U-盘插入电脑,屏幕上立刻弹出一张详尽的电子地图。

        那竟是整个省内所有废弃的广播电视中继站、微波站和气象哨的分布图,其中有三十七个节点被用红点清晰地标注了出来,并附有详细的设备残存情况和信号覆盖范围分析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