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于大汉而言,阳关在不在手,和他们下一步的军事行动息息相关。

        等到将这一次征南大战的收获完全消化之后,他们下一次的军事行动,不管是将目标放在大炎的手中,又或者是将目标放在大宋那里,阳关的位置都极其重要。

        阳关若在,到那个时候,他们南面的防御,只需要个两三万兵马扼守关卡就是。

        就算是到时候镇南来犯,仅凭这两三万兵马,坚守几个月,根本不是问题。至少三个月的时间之内,不虞阳关有失。

        而三个月的时间,有运兵车在的情况之下,就算是速度再慢,援军也可以拉过去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可如果阳关不在他们手中的话,一旦他们决定了下一步的军事目标,真正动兵的时候,光是为了防备南面的马千里,就需要浪费多少的兵马?

        毕竟,如今,他们的国都已经迁到了天京,南面的防备,事关重大!

        赵安陵作为文官之首,掌管国家钱粮,他的关注点更为实际:“孔明所言极是,阳关归附,于我大汉最大之利,在于极大解放了兵力与国帑!若阳关不存,日后仅为防镇南,南线常备军费开支浩大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如今南线只需维持守备之军,省下的兵员、粮饷、民夫,皆可将之用于他处。此消彼长,国力顿增!陛下,此乃不战而屈人之兵之上策!”

        赵安陵很实际,打天下,银粮永久都是最关键的东西。阳关日积月累能够省下的钱粮,都能够支持一场中等规模的战事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