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考官为欧阳修,他是当时的北宋文坛盟主、诗文革新的领袖,位列“唐宋八大家”和“千古文章四大家”,其文学成就与政治地位不可估量。

        副考官王珪,官至宰相,在北宋政坛地位显赫,同时也是有名的文学家、政治家,其文风典雅工整。

        阅卷老师为梅尧臣,才华横溢、知识渊博,与苏舜钦齐名,时号“苏梅”,又与欧阳修并称“欧梅”,有“宋诗开山祖师”之称,他对宋代诗风转变影响深远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三位北宋文坛泰斗齐聚,共同为这场考试把关,其分量不言而喻。

        再看考生阵容,更是星光熠熠。

        唐宋八大家中的苏轼、苏辙、曾巩,皆是北宋赫赫有名的文学家。

        苏轼在诗词、文学、书法、绘画等方面都有极高造诣,是北宋中期文坛的领袖,其诗词陪伴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。

        苏辙以散文著称,文笔流畅,擅长写历史文章,深刻隽永,苏轼称其散文“汪洋澹泊,有一唱三叹之声,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”。

        曾巩幼时便展现出非凡的文学天赋,未成年就已凭借才华名满天下,现存散文数千篇,实力非同一般。

        除了这三位文学巨匠,还有北宋理学家、教育家程颢、程颐兄弟,他们是理学的奠基者,“洛学”的代表人物,其学说对后世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。

        北宋思想家、教育家、理学创始人之一张载,他创立的“关学”与宋代二程的洛学、周敦颐的濓学、王安石的新学、朱熹的闽学齐名,共同构成了宋代儒学的主流,那句“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,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”更是振聋发聩,成为无数读书人的最高理想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