于诸多典籍所见,姜太公不仅是长于经济、善于治国、乐于辅政的政治家,更是被后人誉为兵法一道的“始祖级人物”。司马迁就说过:“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,皆宗太公为本谋。”
甚至,为了蹭上这位大佬的“热度”,自春秋战国以来,托名姜太公的兵法屡见不鲜。如,令苏秦“伏而诵之”的《太公阴符》;又如,改变了张良命运的《太公兵法》。
隋唐年间,托名太公的兵书已不下十种;到了唐玄宗开元十九年,朝廷始“置齐太公庙,以张良配”。
从这时起,姜太公正式被官方承认,成了国家级的祭祀人物。
至唐肃宗时期,姜太公更是“晋级”为武成王,与文宣王孔子并立,文武二庙由此流传后世。
而早在西汉时期的《列仙传》中,姜太公就已经被描绘成神仙了。至东汉年间,姜太公进一步被“神化”。
据《论衡·恢国》记载:“传书或称武王伐纣,太公阴谋食小儿以丹,令身纯赤,长大,教言殷亡。殷民见儿身赤,以为天神。及言殷亡,皆谓商灭。”
须知,东汉时期,天人感应、五行学说以及谶纬思想大行于世。受此影响,姜子牙这样的传奇历史人物,也难免会被赋予神话色彩。
及至魏晋南北朝,道教得到进一步发展,诸如西王母、姜子牙等人,皆为其所吸收,并被不断演绎,成了道教神话体系中的重要一员。
而像姜子牙这样的人物,完全就不需要任何的将魂。以他历史之中的状态,他演义之中的将魂能够给他提供的帮助,可谓是微乎其微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